导读:你是否在天猫运营中遭遇过这样的“灵魂拷问”?——广告烧了钱,但转化率低得可怜;新品上架后,连个“水花”都没溅起;用户画像模糊,连“卖给谁”都说不清楚……在天猫这个“流量贵如油”的战场,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不是“选修课”,而是“生存必修课”!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代运营机构如何用“数据+脑洞”双驱动,帮你的店铺找到“对的人”,实现“精准打击式增长”!💥
精准定位的第一步,是“看清用户真面目”!专业代运营团队会这样操作:
基础信息“深挖”:通过天猫后台“生意参谋”,抓取用户的年龄、性别、地域、消费层级(比如某母婴品牌发现,70%的买家是“25-35岁一线城市宝妈”);
行为路径“追踪”:分析用户“从进店到下单”的每一步(比如某美妆品牌发现,用户最爱先看“用户评价”,再看“主图视频”,最后点“问大家”);
兴趣标签“拓展”:结合用户浏览过的其他店铺、收藏的商品,给用户打“隐形标签”(比如某运动品牌发现,买跑步鞋的用户,60%也收藏过“智能手环”)。
关键点:用户画像不是“填表格”,而是“用数据还原真实场景”——用户是谁?他们在哪?他们想要什么?🤔
用户买的不是“产品”,而是“场景下的需求”!代运营团队会这样设计:
痛点场景“戳中”:比如卖加湿器,别人说“4L大容量”,我们说“北方暖气房里,开一晚皮肤都不干”(某家居品牌靠这招,转化率提升25%);
人群场景“细分”:比如卖保温杯,别人盯“上班族”,我们盯“宝妈夜奶神器”“户外徒步必备”(某品牌靠“宝妈杯”系列,客单价提升40%);
节日场景“借势”:比如母亲节推“送给妈妈的养生壶”,情人节推“情侣对杯”(某小家电品牌靠节日营销,单月销量增长60%)。
关键点:场景化定位的核心是“让用户代入”——当用户觉得“这不就是我需要的吗”,下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!🚀
精准定位不是“闭门造车”,而是“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”!代运营团队会这样玩:
竞品用户“偷师”:分析竞品店铺的“用户评价”“问大家”“客服聊天记录”,找到“他们没满足的需求”(比如某服装品牌发现,竞品用户吐槽“裤子易起球”,立刻推出“抗起球面料”系列);
价格带“错位竞争”:别人卖“99-199元低价款”,我们卖“299-399元品质款”(某家居品牌靠“中高端定位”,避开价格战,利润率提升30%);
视觉风格“反差感”:别人用“网红风”,我们用“极简风”;别人用“大红大绿”,我们用“莫兰迪色系”(某美妆品牌靠“高级感视觉”,吸引了一批“成分党”用户)。
关键点:竞品对标的本质是“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”——用户为什么要选你,而不是别人?🤷♂️
精准定位不是“一次搞定”,而是“持续校准”!代运营团队会:
A/B测试“找最优解”:同时测2套主图/详情页,看哪套点击率更高(比如某食品品牌通过测试,发现“用户实拍图”比“模特图”转化率高15%);
用户反馈“挖金矿”:通过评价、客服聊天记录,找到“用户没说出口的需求”(比如某母婴品牌发现用户吐槽“奶粉罐难开”,立刻优化包装设计);
市场趋势“预判”:用工具抓取“搜索热度飙升但竞争小”的关键词(比如“露营灯”去年还是小众,今年搜索量暴涨300%,提前布局的品牌赚翻了)。
结语:在天猫这个“流量内卷”的战场,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就是“给子弹装上导航”——让每一分广告费都花在“对的人”身上,让每一次运营动作都击中“用户痛点”!💪 青岛中商动力电商团队深谙此道——我们不靠“玄学定位”,而是用“数据透视用户+场景化设计需求+差异化错位竞争+动态迭代优化”,帮你的店铺找到“非你不可”的目标客户群!💰